专访
(相关资料图)
联盟模式的金融科技在我国还比较新颖,是农商银行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过去的金融科技创新大部分由金融科技企业主导,联盟创新能够从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层面推进金融创新。
本报记者 王晶晶
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已成为金融机构的必答题。近日,第一届全国农商银行金融科技交流大会在杭州召开。会上,由全国21家省级农信系统共同发起的农商银行数字金融联盟正式发布“CLUB”,以联盟(Union)为新平台,建设“一云(Cloud)一基地(Base)三实验室(Labs)”的新基建,共建共享数字金融综合服务新生态。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金融联盟是农商银行走金融科技创新的可行路径。在数字化时代,中小金融机构抱团进行金融科技创新是比较现实的路径选择。
中国经济时报:第一届全国农商银行金融科技交流大会对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盘和林:全国性的农商银行进行金融科技交流,会对整体农商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积极作用,尤其是数字金融联盟的成立将助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
一方面,可以互通有无。金融科技在农商银行的一些好的应用场景,可以进行广泛推广,将具有农信特色、全方位、成体系的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复制推广,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比如,共享金融科技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案例都是“真金白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另一方面,有助于开展联盟模式的金融科技创新。联盟模式的金融科技在我国还比较新颖,是农商银行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过去的金融科技创新大部分由金融科技企业主导,联盟创新能够从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层面推进金融创新,鉴于农商银行在搭建金融云等平台的投入较大,如果能够绑定在一起,通过农商银行之间合作共建,可节约金融科技创新成本,实现降本增效。因此,在数字化时代,中小金融机构抱团进行金融科技创新是比较现实的路径选择。
中国经济时报:农商银行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数字金融联盟将起到怎样的平衡作用?
盘和林:通过联盟的方式共建共享数字金融综合服务新生态,有助于缩小农商银行和国有大行之间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比国有大行,农商银行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在数字化投入方面,国有大行每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要远超中小农商银行。由于农商银行过于零散,全国农商银行并非单一市场主体,所以农商银行走金融科技创新之路,往往存在实力不足的问题。
同时,农商银行的客户群体不如国有大行庞大,客户差异化也比较大,在金融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客户分类、产品设置等方面的技术难度和成本要高于国有大行。
因此,在进一步缩小差距方面,联盟创新的确是一条新思路,能够将零散的农商银行集中起来,集中力量实现金融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大行有规模优势,小行具有灵活性,总之还是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围绕一些应用场景进行金融科技创新。
另外,鉴于中小农商银行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虽然以联盟的方式进行科技创新是一条现实路径,但由于强势区域农商银行的资源禀赋更好,也会出现资源吸附效应,所以,通过“一对一”“强+弱”并购的方式,也能平衡农商银行的竞争力。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更好地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
盘和林:金融数字化转型正在不断深入,但当前各大金融机构内部的数字化转型依然面临较大的阻力,很多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虽然在推进,但不够彻底。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的人员存在路径依赖,不愿意改变,或者害怕利益受损,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也面临人才瓶颈和技术惯性,很多金融机构都是在现有IT系统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另辟蹊径较为困难,数据打通也很难。
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可以解决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困境,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外部力量,在提供技术、人才的同时,以外促内,打破金融机构内部的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深入基层推进数字化转型。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是两种类型的企业,金融机构对于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IT系统建设方面,而金融科技企业是围绕需求来进行金融科技创新,其对于金融科技创新方向的把握更加精准,企业发展空间也更大。另外,在传统金融机构中,金融科技的推动往往会遭遇较大阻力,而金融科技公司本身以金融科技主导,没有这方面的阻力。
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推进合规性培训,金融科技人才要了解金融合规要求,预留一些合规设计,立足长远考虑问题。同时,金融科技人才也需要有一定的持续性,频繁的科技人员更替不利于金融科技的持续推进,稳定人才梯队至关重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