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6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紧扣机器人智能化、仿生化、模块化发展趋势,加快打造产品创新和场景示范双驱动、生态优化和产业协同共联动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北京样板”,全力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有效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北京市将着眼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带动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四类优势机器人产品跃升发展,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打造智能驱动、产研一体、开放领先的创新产品体系。聚焦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整机企业链主牵引作用,打通上下游协同、软硬结合的创新链条,增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基础支撑能力,推动机器人产业稳链、补链和强链。发展“机器人+”体验模式,面向医疗健康、智慧养老、安全应急等场景需求,支持用户联合企业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中心,打造机器人创新应用“样板间”,扩大产品消费和应用。
与此同时,围绕机器人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等产业环节,加快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机器人产业要素配置水平,建立“资源统筹—创新协同—环境优化”的产业发展新生态。立足产业组织优化和产业链协作,推动全市机器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融合、产业布局和区域资源高效匹配,加快打造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产用结合集聚区,全面提升机器人产业对内吸引集聚和对外辐射带动的作用。
标签: